走進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某旅“海防模范連”——
守望北尖:南海有群這樣的兵
圖①:想家時,黃鑫會在礁石上坐坐。曾梓煌攝
圖②:戰(zhàn)士們在菜地前合影。曾梓煌攝
圖③:陳興晨(右)與陳興李在連隊榮譽石前聊天。曾梓煌攝
圖④:徐強給菜地澆水。曾梓煌攝
望海巡島。曾梓煌攝
北尖島,南海上的孤島。
上世紀50年代,第一代守島官兵來到這里,扎下根來。從此,這座無居民、無市電、缺淡水的“三無島”,有了綠色營盤,有了戰(zhàn)士的堅守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“詩與遠方”,但遠方,不一定都是浪漫詩行,還有沉甸甸的使命和擔當。60余載逝水流年,北尖島上有變有不變——島上變得更綠更美了,官兵們的守防條件早已今非昔比,但登陸艇仍是通航小島唯一的交通工具,臺風隔三差五地襲擾,仍是這里不變的自然規(guī)律。
在常人眼里,北尖是“苦”的。然而,在守島官兵心中,卻是苦中有詩、苦中有畫。一次次站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上,他們毅然把衛(wèi)國戍邊當作人生“必修課”,把守望北尖當作青春“首選項”。也正是因為這些選擇,讓這一群平凡的人有了不平凡的青春。
—編 者
波濤洶涌,沉悶的汽笛聲劃破夜的寧靜,登陸艇在起伏和搖晃中靠上了北尖島碼頭。
走出艙門,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某旅“海防模范連”下士陳興李大口呼吸著海的氣息,好奇地打量著岸上的世界。這一路顛簸,他的胃里翻江倒海。踏上北尖島,這位新戰(zhàn)士內(nèi)心涌上的有喜悅,有興奮,還有莫名的期待。
初見小島的一幕,永遠鐫刻在陳興李的生命記憶中。
新兵與老兵
碼頭,迎接的隊伍中,一張面容很熟悉。
陳興李揉了揉眼睛——是他,自己的遠房堂哥陳興晨。
2015年,堂哥參軍離家時,陳興李還在廣西賀州讀高二。兩年后,陳興李報名參軍時,他給堂哥打了一個電話。陳興晨說了這樣一句話:“當兵后悔兩年,不當兵后悔一輩子。”他還說,自己在一個“非常偏遠的海島”當兵。
高考成績不理想,陳興李放棄了去地方專科院校讀書的機會,想著早點出去打工掙錢。不久,他接到村委會電話,征求他的參軍意愿。面對選擇,堂哥的話激起了他對軍營生活的向往。
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他居然也成了一名海島兵;他登上的海島,還是堂哥口中那個“非常偏遠的海島”。
站在隊伍中,陳興晨一眼就看到了堂弟,他笑著向陳興李點頭。搬運行李時,陳興晨一路小跑過來、接過陳興李的行李,小聲說:“我們的關系別聲張!
像許多初上海島的新兵一樣,陳興李的守島生活從“水土不服”開始。
臺風剛剛過境,海島上一片狼藉;太陽能光伏板出現(xiàn)故障,維修人員無法上島,缺電成為生活難題……
“每年多則上百天,少則幾十天,海上不能通航,油炸饅頭也是一道菜!崩媳脑,讓陳興李心頭籠上一絲愁云,他覺得自己就像“魯濱遜”被撂到一個荒涼的海島上。
最讓他不理解的,還是堂哥對自己的態(tài)度。陳興晨是連隊一班班長,對陳興李這個新兵沒有一點關照。體能偏弱,訓練跟不上,上島不久,陳興李就像霜打的茄子,心頭不時涌上一陣失落感。
一次洗漱完,陳興晨湊到陳興李身邊,悄悄塞給他一包家鄉(xiāng)寄來的特產(chǎn)小吃。
堂哥的這個舉動,溫暖了陳興李的心,也讓他重新振作精神。誰知,連隊波瀾又起——由于兄弟二人名字相仿、口音一致,他們是堂兄弟這件事,很快成為眾人皆知的“秘密”。
一次,看完紀錄片《萬山海戰(zhàn)》,指導員要求寫心得體會。班里同年兵便慫恿陳興李:“要不,你去找一班長陳興晨借手機查查資料!标惻d李還真去了,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回來。
“連隊有規(guī)定,當兵的就要講規(guī)矩。正課時間把手機給你,別人怎么看?”晚飯后,陳興晨叫上陳興李,兩人坐在礁石邊,敞開心扉聊起來。
“成長路上一步一個腳印,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!鄙钜箥徤,聽著潮汐輕撫礁石,想起堂哥語重心長的話,陳興李在心里卷起千堆雪。
巡邏,守島新兵的“成人禮”。陳興李第一次上北尖峰巡邏,連長特意安排陳興晨帶隊。島上地勢陡峭,峰谷交錯起伏,灌木叢中盡是碎石、溝坎。山頂,一塊巨石巍然矗立,兀然翹起的一個尖角執(zhí)拗地指向北方。
細雨蒙蒙,陳興晨讓大家加快步伐,以最快速度登上北尖峰。他告訴大家,連隊有個傳統(tǒng):第一次巡邏登上北尖峰,新兵要從海邊帶一塊石頭上山放到峰頂,并組織一次向國旗敬禮的儀式。
從石堆里撿起一塊碗大的石頭,放進挎包,陳興李邁開了步子!扒胺绞谴蠛,身后是祖國。堅守北尖島,我們就是北尖石!钡巧戏屙敚oL呼嘯,陳興晨的話被風剪得斷斷續(xù)續(xù),卻刻進了陳興李心里。
巨石一側,從下向上一層層地堆滿形狀各異的石頭。“這是見證堅守的‘士兵山’。”陳興李懷著崇敬的心情,將屬于自己的“戍島石”壓在最上面。那一刻,他也把扎根的心留在峰頂……
連隊火炮專業(yè)訓練,陳興晨擔任新兵教練。跟著堂哥練,陳興李成了他最刻苦的“徒弟”,成長很快,體能和基礎課目也追了上來。
2019年,連長彭鐘宣布骨干任命:晉升下士的陳興李為一班班長,中士陳興晨調(diào)任六班班長。
走與留
幾乎每個來到北尖的人,都曾有過這樣的思考:怎樣的青春更有價值?
上島前,陳興晨已經(jīng)大學畢業(yè)。
2015年,從職業(yè)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專業(yè)畢業(yè),他如愿實現(xiàn)從軍夢,F(xiàn)實并不如預期那般美好。
一次,八九級風浪持續(xù)了40多天,送給養(yǎng)的登陸艇靠不了碼頭。連隊吃完了在大棚種植的蔬菜,也將腐竹、粉條、木耳、花生等干貨消耗殆盡。官兵們飼養(yǎng)的豬,大家舍不得宰殺……
那時,陳興晨整天掰著手指頭過日子。連隊遴選預提骨干,班長徐強讓他報名。他也不吱聲,悶著頭“躲”到菜地干活。晚飯后,徐強又問,他沉默半晌說,我想回家。
又過了一天,徐強又問陳興晨:預提骨干你為啥不報名?他憋了半天說,家里想讓我回去。
這天晚飯后,徐強把陳興晨帶到島上程華森烈士墓前,給他講起一段塵封的往事。
60多年前,北尖島正在構筑國防坑道。到了7月,眼看坑道就要完工,突然一聲巨響,坑道發(fā)生塌方。頃刻間,崩塌的碎石向程華森和戰(zhàn)友襲來。危急時刻,程華森扔下手中的工具,大喊一聲“快跑”,奮力將身邊戰(zhàn)友推開數(shù)米遠……待塵埃落定,戰(zhàn)友安然無恙,這名19歲的戰(zhàn)士卻永遠留在了北尖。
“千鈞一發(fā)之際,程華森烈士將珍貴的生命,獻給了守望的小島、獻給了祖國,也把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頑強拼搏的精神傳給了北尖島官兵。”徐強推心置腹地說,今天我們守在這里,也應該時常叩問內(nèi)心,當兵為了啥,吃苦受累又為了啥?
看著墓碑上烈士的名字,陳興晨的心海漸漸亮起一盞航標燈。夜里,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,徐強班長的一句話在耳邊反復回響:“生命中有些選擇,根本不會給你留下太多考慮時間……”第二天一早,陳興晨就叫上班長敲開連長的門,遞交了“外出學習申請”。
2個月學習期滿,上等兵陳興晨回到連隊,被任命為副班長,年底留隊選晉了下士。如今每每憶及此事,他總對自己帶的新兵說,感恩當年的“選擇”。
讓人真正成長的,或許就是一次次走向風雨的勇敢抉擇。“在這個喧嚷年代,我們需要一片凈土,洗滌內(nèi)心,提純信仰,錘煉意志——北尖就是這樣一個地方!边@是下士黃鑫寫在朋友圈中的一句話。
與陳興晨一樣,黃鑫也是一位大學生士兵。在上海某大學讀完電氣自動化專業(yè)后,他入伍來到北尖島。信息閉塞、上網(wǎng)不便,曾是他心里的一個“難解的結”。
走進榮譽室,班長徐強給黃鑫講起一封書信背后的故事。
2015年,時任指導員甘華良,在廣東中山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,聯(lián)系到了程華森烈士的家人。這一年春天,程華森的弟弟程華源帶著母親的囑托登上北尖島。“哥,50多年過去了,今天我們來看你了!逼怀陕,程華源走到烈士墓前,捧起泥土,小心翼翼裝入盒子里。
不久,程華源給連隊寫來一封信。他說,終于又有了哥哥的音訊,母親懸了半個多世紀的心放下了,每天都要把哥哥的遺像擦拭好幾遍,把我在島上拍攝的照片看上好幾遍……
“有一種感動,陪你跨越山海;有一種溫暖,催你奮力前行!瘪雎牥嚅L的講述,黃鑫不知不覺已經(jīng)淚盈眼眶,也正是從這天起,他的身上悄然有了變化。
連隊抽水泵壞了。負責水電維修的戰(zhàn)士剛退伍,官兵用水只能去半山腰蓄水池一桶桶地抬。黃鑫主動請纓下山維修。
拆開發(fā)動機,他發(fā)現(xiàn)是電路板燒壞了。配件一時送不上島,來到庫房,他從一部故障發(fā)動機上拆下舊電路板,打著手電一直忙到翌日清晨……
終于修好了。伴著窗口透進來的晨曦,黃鑫第一次覺得,水泵的轟鳴聲、潺潺流水聲,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。
第二年,黃鑫選晉下士,他主動提出到炊事班當炊事員。2021年初,黃鑫扛起炊事班長的重擔。他覺得,這是最有意義的“選擇”。
小家與大家
對32歲的一級上士徐強來說,堅守北尖15年,燃燒的青春里有歡欣與自豪,亦夾雜著許多常人難以理解的苦澀與酸楚。
15年,長得足以讓人忘掉許多事情。而老兵們說,一切好像就在昨天。
時任副營長楊振英,長期守在北尖幫建。他帶領官兵搞建設,用近4年時間將一條“筷子路”修成水泥路,還在路兩旁栽上馬尾松。
如今,從碼頭到營房,4公里的水泥路兩旁,密實的馬尾松粗如碗口。面朝大海的一側,樹的枝葉大多已干枯,樹干上還有狂風暴雨留下的痕跡。徐強說,這些樹干上鐫刻著時光年輪,記錄了北尖風雨,也讓守在這里的兵懂得了堅守的意義。
2012年秋天,老家堂嫂給徐強發(fā)來一個手機號碼。那是她的一個女同事的電話,阿嫂說:“女孩叫霍東,你這棵鐵樹也不能總不開花!豹q豫再三,徐強鼓足勇氣撥通了那個號碼。
來年春節(jié)探家,兩人相約第一次見面;魱|告訴他,若不是電話聯(lián)系了大半年,真不想見你——因為和你見一面太難了。
話雖這樣說,徐強踏實正直的品格打動了霍東。又是一年元旦,徐強再次回鄉(xiāng)探親,他們登記結婚了。
婚后第5年,兩人的女兒4歲了,小姑娘吵著要去島上看爸爸;魱|就帶上女兒,千里迢迢趕到珠江口。沒有船,她們在島外等了一周才上島。結果,娘倆不適應島上的環(huán)境,住了一周就待不住了。
登陸艇上島前,徐強特意請了假,帶妻兒將島上的風景悉數(shù)收入眼底。他對霍東說:“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能和這座島相提并論,那就是家。”
二級上士期滿前,徐強面臨進退走留的選擇。是選擇,也是考驗。要是換作剛結婚那會兒,霍東一定會勸徐強“轉身”,但陪伴丈夫一路走來,她理解守島對于徐強來說意味著什么。沉默許久,她問道:“離開,你舍得嗎?”
這樣的疑問,徐強也曾有過。
老班長羅正林在北尖守島16年,旅隊多次征求他的意見,想調(diào)他去教導隊任教練班長,他一次次婉拒。當時還是上等兵的徐強好奇地問他:“班長,到外面看看,不好嗎?”
羅正林淡淡一笑說,時間長了,你就懂了。第一次,徐強感受到,老兵骨子里的一種淡然。
羅正林返鄉(xiāng)離隊前,拉著徐強交代工作。他指著眼前的大海說:“這片海這么美,因為有人日復一日守護!焙髞砻恳徊缧卤蠉u,總有還在適應期的新兵打起退堂鼓。徐強便會告訴他們“羅班長的選擇”。
“守島就是守家!比缃瘢鞆娛沁B隊最老的兵。一茬茬連隊骨干都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,每次想起羅正林班長退伍下島時淚流滿面的樣子,他就不敢離開北尖島。這座島,一直被徐強放在內(nèi)心最柔軟的地方,一直守下去,也是這位老兵無悔的選擇。
守在孤島,誰能不想家。每次想家,大家喜歡坐在山頂?shù)慕甘咸魍业姆较。如今手機信號滿格,想家了,拿起手機就能打視頻電話——對于徐強來說,如今守島幸福事太多了。
有時他還會想起,第一代守島兵扛著鋼釬、鐵錘,在荒島上修建碼頭、盤山路、營房,“如今島上條件日新月異,咱還有啥不滿足?”
今日北尖越來越美,深藍的海簇擁著島,蒼茫海面上,一艘艘貨輪緩緩穿梭,島上的野花在陽光下?lián)u曳,燦爛如同戰(zhàn)士們的笑容。關于人生選擇,陳興李徹底釋然了。也許,釋然也是一種成長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