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省于都縣軍地合力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
長征源頭守護“紅色坐標”
端午期間,江西省于都縣葛坳鄉(xiāng)桐溪村,吸引了一批批游客。欣賞山村美景、品味農(nóng)家風味、感受紅色文化……游客們乘興而來,帶著滿滿收獲而歸。于都縣人武部部長李章榮告訴筆者,五一假期,于都共接待游客超過79.46萬余人次,端午假期游客人數(shù)更多。守護“紅色坐標”給這座長征源頭的紅色小城帶來生機與發(fā)展,也激勵著當?shù)剀娒穹e極投身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。
“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(fā)地,這里處處有紅色景點,戶戶傳頌紅軍故事。全縣共有革命遺址100處118個點,館藏革命文物1047件,紅軍標語、漫畫1720條(幅),是開展國防教育、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的鮮活教材!庇诙贾醒爰t軍長征集結(jié)出發(fā)歷史博物館宣傳陳列科負責人張小平介紹。前些年,由于當?shù)貧夂虺睗、革命遺址舊址多為磚木或土木結(jié)構(gòu),一些遺址舊址出現(xiàn)了不同程度的損毀。“革命文物見證革命歷程,是不可再生資源,必須加大對革命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和利用。”軍地達成共識。
于都革命遺址點多、量大,修繕、維護都需要大量人力財力。為此,于都縣探索革命遺址共建共護路子,激活了保護利用革命文物的一池春水。
于都縣城建國路的紅四軍軍部舊址暨朱德舊居是百年老宅,因年久失修,一度破敗不堪。2017年,于都縣對舊址舊居按原貌進行全面修繕,引入民間力量開設(shè)“長征源民俗博物館”。如今,這里每天游人如織。
“活”過來的革命舊址不只這一處?h蘇維埃政府裁判部舊址被辟為非遺傳習所,集中展示客家古文和木偶戲;長征前夕毛澤東舊居何屋的部分空間交由紅色研學機構(gòu)運營展示……
同時,于都還將革命遺址納入鄉(xiāng)村振興發(fā)展規(guī)劃,革命遺址舊址成了鄉(xiāng)村旅游的“香餑餑”,全縣形成“紅色引領(lǐng)、產(chǎn)業(yè)整合、旅游興旺”的紅色旅游發(fā)展新格局。
縣人武部干事李應發(fā)告訴筆者,“全縣專武干部和廣大基干民兵積極收集紅色文物、紅色故事、紅色書籍,整理充實到各鄉(xiāng)村的紅色景點中,并積極擔任義務講解員!
行走在于都的鄉(xiāng)村,162個融生態(tài)資源、客家文化、紅色文化于一體的“五美”鄉(xiāng)村示范點,猶如一顆顆美麗的明珠熠熠生輝。
“晚霞映紅于都河,渡口有一支難忘的歌……”傍晚,筆者漫步于都河畔,耳邊回響著《紅軍渡長征源》的旋律。當年的浮橋,已變身為長征大橋、渡江大橋、紅軍大橋;當年的火把,已化作閃亮的霓虹燈光。于都河兩岸高樓鱗次櫛比,呈現(xiàn)出一派現(xiàn)代化城市的繁華。人民生活富裕,國家繁榮昌盛,這不正是當年紅軍為之奮斗的目標嗎?長征大道、長征源廣場、長征照相館……于都街頭,用長征命名的場所隨處可見,從苦難走向輝煌,長征精神在于都人民的血脈中流淌。(劉任豐、李家奇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